图为与会领导共同合影
图为爱心企业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刘玉文副秘书长递送象征性牌匾
2019年6月14日,“集善扶贫健康行”江西项目启动仪式在南昌举行。启动仪式上,爱心企业捐赠2400万元用于支持此项目,帮助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共奔小康。
参加项目启动仪式的有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秘书长刘玉文、江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张志凤、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原会长兼理事长伍自尧、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章云海及相关工作人员,残疾人代表,爱心企业及媒体记者共100余人。
根据中央关于实施精准扶贫,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启动了“集善扶贫健康行”系列行动。行动将搭建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扶贫开发的平台,开展眼病复明、麻风救助、孤独症、骨关节疾病康复等医疗救助项目。项目实施以来成效显著,共募集资金3.725亿元,在全国31个省开展公益项目,累积帮扶救助20余万名残疾人,帮助近万名贫困残疾人脱贫解困。
目前,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其中视力残疾2000万人。
历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防盲治盲工作,通过制定实施防盲治盲规划,开展“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等防盲治盲工作,使相当多的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白内障眼病患者每年新增40多万人,特别是在西部贫困地区,由于医疗资源有限,目前仍有很多贫困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因贫致盲,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和劳动。
近年来,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资助江西省近1000万元,完成贫困白内障手术9000余例,筛查患者近3万例。
启动仪式上,江西省福建总商会会员企业捐赠600万元,江西省中春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捐赠900万元,江西省康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捐赠900万元。这3家企业均为江西省福建总商会会员企业。该会执行副秘书长董碧茹告诉记者:“江西是革命老区,有很多贫困地区,我们发动会员企业捐助贫困大学生与留守儿童时有一个感受: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健康出问题,所以我们希望能从根本上为残疾人尽可能地减少残疾、恢复健康,这才是他们生活的基本保障。”
此次启动的江西项目,有两大创新。
一是上下联动,动员社会力量救助贫困残疾人。
江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章云海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各地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每年开工作研讨会时,大家都很感兴趣如何进行上下联动,把有限的资金扩大化,去帮助更多残疾人。“集善扶贫健康行”眼病项目自2015年在江西实施以来,投入的近千万元资金全部来自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江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更多地扮演执行者的角色,“资金给多少我们用多少,虽然项目执行得到位,但缺乏创新”。“‘集善扶贫健康行’眼病项目经过严密论证,设计科学合理,对于我们来说,省事、省力、省钱。”章云海说,“但我们身上有一股子劲,既然做了,就想要做得更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江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这一项目迈出了社会化募捐的步伐。通过多种方式,动员江西本地企业捐赠了2400万元善款,“将几百万规模的‘蛋糕’做到了几千万规模,通过‘造血’将项目长久运作下去,踏踏实实地为残疾人服务”。
第二大创新是以点带面,扩大救助范围,增强扶贫力度。
章云海介绍,江西省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超10万人。这几年做“集善扶贫健康行”眼病项目时,江西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每年都会接到近千名患其他疾病的贫困残疾人的请求:“什么时候能够为我们提供医疗救助?”尽管残疾人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但对其中的贫困群体来说,一旦患上大病,除去医保报销的费用,自付部分的成本也难以承担。在这些求助的残疾人中,骨关节疾病的需求较多。章云海透露,“集善扶贫健康行”眼病项目运作至今,按照发病率来看,现有资金基本上能满足目前的救助需求。此次获捐的2400万元,将有部分资金被用于骨关节疾病康复。
53岁的朱长焰,家住江西省乐平市涌山镇车溪村。4年前,他有了视力障碍,随着症状逐步加重,一两米远的人和物都看不清,站在半米宽的田埂上,他需要拄着拐杖才能保证自己不会摔入稻田。主要收入来源、家里种的三四亩地只能抛荒。去年,他去当地医院看病,被查出患有高度近视和白内障,但1万元左右的手术治疗费用让他犯了难。半个月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扶贫健康行”眼病项目的合作医院在当地开展眼病检查时,朱长焰成为救助对象。随后在医院的安排下,免费获得手术治疗。6月14日,朱长焰已经摘下纱布,十分激动地展示手术带来的清晰世界。“恢复了视力,我可以跟以前一样干农活和打零工,生活不愁了。”
刘玉文副秘书长说,白内障救助是最及时、有效的脱贫行动,也是脱贫率最高的行动。希望通过江西项目的启动,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爱心企业加入到“集善扶贫健康行”项目中来,帮助更多的困难家庭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供稿:康复项目部 宣传活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