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听说过这个病,因为它并不罕见。在我国,按14亿人口来算,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为0.3%,约有 500万左右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强直性脊柱炎高发于13-31岁的青壮年,男女患者比例为(2-3):1,它的平均诊断年龄为23岁。强直性脊柱炎通常发病隐匿,如果不能及时诊断治疗,5年致残率约70%,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无法彻底治愈的“不死癌症”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累及脊柱、外周关节,以疼痛为主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属于风湿病的一种。患病可导致脊柱畸形和强直,甚至残疾,大大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由于病因不明,目前尚无法彻底治愈,所以又被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约为0.3%。强直性脊柱炎发病年龄通常在13岁至31岁之间,高峰期为20岁至30岁,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一般在青春期后期,平均发病年龄为23岁。可见这种疾病本身就更青睐于年轻人,由于长期伏案工作、熬夜刷手机等不良习惯,导致现在主动到医院看腰背疼痛的年轻人增多。按照发病率计算,强直性脊柱炎并不是常见病,但是致残率很高,如果不及时治疗,3年致残率达45%,5年致残率高达70%以上。从患病人群来看,青壮年男性是强直高发人群,这意味着如果未能得到及时筛查和治疗而延误病情,那么对一个家庭尤其是农村贫困家庭的影响会很大。
图为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试点现场
救助一人 撑起一个家
“我是家里的长子,这个家我不扛谁扛?”在江西省修水县溪口镇的一个小山村里,36岁的谢云生(化名)坐在自家堂屋的中央,乐观而精神。他的背后是不久前因肺癌去世的父亲的照片,靠墙坐着因尿毒症只能拄拐行动的弟弟,墙上贴满了弟弟家两个孩子的奖状。谢母热情地为我们送来茶水,却又腼腆地掩盖着右手的残疾。 很难想象,谢云生作为这个不幸家庭的顶梁柱,是位患病长达20年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刚刚出现病症的时候,他才16岁。疼痛从脚踝、脚趾开始,然后慢慢上移到了两个膝盖。他四处求医,被诊断成类风湿关节炎,靠吃些中药缓解症状。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谢云生辍学外出务工。奔波中,病痛一直在持续,且不断加重,从下肢扩展到了腰背部。有的工作对体力要求比较大,白天稍有劳累,晚上后背就疼得睡不着觉,但他还是咬牙坚持着工作。在他的观念里,让远方的家人过上更富裕、更幸福的生活是他这个长子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己再疼再难也要挺过来。 这一挺就是十年,家里的日子也有了明显的改善。然而不幸在此时接踵而至。2011年,弟弟的第二个孩子在全家人的欢喜中出生,弟弟却被查出尿毒症,不仅没了工作,还要靠家人照顾,高昂的医药费让一家人透不过气来。后来弟弟和弟媳离了婚,留下两个孩子由弟弟抚养。雪上加霜的是,没多久后老爸又被诊断出了肺癌。家里的两个劳动力现在变成了需要人照顾的病号,收入一下子少了一大截,看病的支出却翻着番儿的增加。而老妈的手本就是三级残疾,照顾起病人来时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看到家人们一瞬间全都陷入病痛的折磨,谢云生的心里别提有多难过了,以前的奔波是向着更好的未来,而现在却面临着难以维持生计的窘境。他的面前只有一条路,就是更加努力的工作,赚更多的钱给家人看病。 劳累的工作让困扰了谢云生十年的腰背疼痛愈发严重,疼痛范围扩展到了脖子、后脑勺。“疼的时候,颈椎扯着后半边的头,又僵、又硬、又疼。” 这时谢云生才终于被确诊,患的是强直性脊柱炎。医生跟他讲,注射生物制剂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最好的手段,可以从根本上控制病情,但是价格昂贵,一年来要七、八万元。而此时家里正值用钱的节骨眼儿上,谢云生哪儿舍得给自己花钱治病。他默默扛下这一切,用最廉价的药物治疗的同时,继续打工挣钱。实在挺不住了,就靠止疼药维持。“一天两次,一天不吃都不行。一片不顶用就吃两片,常常超出了医生建议的剂量。” 谢云生上网查了许多资料,强直性脊柱炎对身体的伤害,让他不由得担心起来。“网上说光靠吃止疼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如果不能消除炎症,腰会越来越弯。疼我能忍,但如果以后直不起腰、干不了活儿,挣不了钱了,这个家可咋办呢?”这是他不敢想,也无法回避的问题。 这一扛就又是十年。有一回,谢云生因为工作劳累而疼得受不了,只能被老乡抬上车送回家里休息,而他第二天就跑回去上班。“不工作不行啊!一家人都指望我呢!”尽管这样的日子看不到头儿,但肩上的责任,让他要紧牙关,忍住病痛,独自扛起风雨飘摇的家。 2020年,阳光照射进这个被不幸笼罩的家里。当时谢云生正在外地打工,忽然接到了村卫生所的电话——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现更名为强直性脊柱炎健康乡村项目)实施了,现在他可以在县里免费使用生物制剂治疗了!听到这个消息,谢云生立刻就赶了回来,在县里的中医院,当天就做了全身检查,第二天就打上了第一针。在被病痛折磨了十九年后,谢云生终于开始了正规的治疗。 一年过去了,变化非常明显。“以前髋关节这里痛,站不直,活动不方便,现在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还可以来回扭动。”谢云生一边说着,一边站了起来,自豪地给我们展示着他现在的活动能力。“疼痛也明显减轻了,就算偶尔工作过量,疼痛感和之前也完全是两个级别。这么多年,用过那么多药,真正感觉有效果的就是强直项目使用的生物制剂。”不仅如此,他的心里也轻松多了。“以前没办法,只能吃止疼药,不仅对肠胃刺激大,还控制不住疾病发展。现在没有这些症状了,也不担心会残疾了。出门打工的时候,心里也踏实。” 最近,谢云生在县城里找了份工作,既能赚钱,还方便照顾家人。上周去县中医院打针的时候,做了全身检查,结果不错。除了因长期吃药导致胃有些毛病,其他都是正常的。这些年来一直没敢结婚的谢云生,有了这方面的打算。“以前不敢想,现在也希望能有个自己的家啊!”他坚强的眼神里终于流露出一抹温情,也更憧憬出希望。 村医激动地抹着眼角的泪水跟我们说,“我是从小看着谢云生长大的,特别不容易。去年县里开会,组织开展强直项目,我回来就打电话让他回来治疗,真的感谢你们这个项目,感谢所有默默付出的人,要不然他这个家就要塌了!”
图为现场筛查
助无助者前行 给无望者希望
在我国,每年有近二分之一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因得不到及时正 确的治疗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残疾,其中多数患者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 困难无力支付医疗费用而放弃治疗,导致终身瘫痪。我国建档立卡贫困强直患者约10万人,属中晚期强直患者约2万人。中晚期强直性脊柱炎治疗费用较高,贫困人口很难承担。目前还没有针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的强直性脊柱炎免费救助。
一直以来“强直”患者普遍存在初期诊断难、治疗费用高等困境。为此2019年3月,由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现中国乡村志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和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联合发起的“强直性脊柱炎健康扶贫工程”项目试点启动。项目对贫困强直患者进行筛查,全面掌握贫困强直患者的状况,及时开展医疗救治。同时希望通过项目实施,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相关专业科室和人才队伍建设;通过科普宣传,提高群众对强直疾病的认识。2019年4月起,试点工作在安徽省霍邱县和临泉县、河南省平舆县、陕西省镇巴县、甘肃省渭源县、贵州省大方县依次开展。各试点县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医疗救治小组,对全县范围内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强直患者进行筛查和治疗。现如今,该项目已累计救治农村强直患者19663名,支付补贴1100余万元,开展项目业务讲座和义诊活动976场,参加讲座的基层医护人员 39238名。今年,项目将在全国农村地区继续推进,深入实施,惠及更多的农村强直患者。
图为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接收治疗
勤加锻炼+定期随访
针对患者的日常疾病管理,强直是炎症性进展性疾病,不能简单靠‘疼不疼’来判断治疗效果,需要定期去医院随访,通过X线、磁共振和CT检查等影像学检查来判断是否有骨进展。此外,对于强直患者,休息或静养无法缓解病痛,加强活动反而能够让病情好转,可保持适当的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和瑜伽等,主动增强脊柱灵活度,改善疼痛,抑制病情。
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除了医生尽力,患者也要努力。医生和患者是同一战线的战友,要共同对抗疾病。
中医认为,湿邪是强直性脊柱炎进展的关键环节。夏天到了,湿气加重,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饮食上要清淡,均衡营养,避免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健脾除湿的食物,推荐喝一点红豆薏米山药粥,加百合口感更佳。
二、保持适当的运动,不要长期呆在空调房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不亚于药物治疗,可以选择在恒温水池里游泳,改善脊柱功能。
三、不要贪凉冲冷水澡。夏天容易出汗,毛孔张开后,寒气进入体内,可能引起疼痛,增加疾病发作和反复风险。
最后还是要提醒,强直性脊柱炎是无法治愈的,要早诊早治,不要听信偏方。不论使用哪种治疗手段,长期遵医嘱用药和随访是必须的!这样就可以最大化延缓疾病进展,进而阻止强直发展成为残疾,这需要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