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周年专题
  • 官方微信
  •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 44 号 邮编: 100006                      电话:( 8610 ) 85920220 传真:( 8610 ) 85920214 E-mail: cfdp@cfdp.org
  •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 44 号
    邮编: 100006
    电话:( 8610 ) 85920220
    传真:( 8610 ) 85920214
    E-mail: zhb_jjh@cdpf.org.cn
  • 微博

  • 微信

集善残疾儿童助养——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4-05-18

在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之际,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定西市残联、定西市星之家助残服务中心共同开展的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致力于提升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将公益慈善的力量融入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展现了政社联动、共促发展的崭新模式。

图片1.png

图片2.png图为残疾儿童家庭正在领取项目资助的种羊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与定西市残联合作,通过定西市星之家助残服务中心在通渭县、渭源县、岷县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定西地区4所康复中心及特殊教育学校,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为残疾儿童及残疾人家庭子女提供多方位的帮助,2023年资助项目206万余元助力残疾人家庭生活质量提升,助力定西当地乡村振兴。

项目设计充分体现了专业性和针对性

图为项目资助建设的定西博爱康复医院的儿童进行肌力训练

从微观层面出发,项目聚焦残疾儿童的康复教育,通过政府救助资金与社会公益救助资金的结合,为当地110名肢体、智力、孤独症、视力等残疾儿童提供5个月康复训练补贴85万元,儿童康复持续性获得保障。为500名残疾儿童发放家庭康复关爱包,提供家庭康复教育训练工具,将机构康复与家庭康复相衔接,从而巩固机构康复成效。同时从教育层面介入,为全市高中阶段125名家庭困难的在学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学生提供助学金25万元,用于学生学习资料、生活用品购买、校内生活费及往返学校的交通费。为定西市113名特教教师及随班就读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技能及融合教育师资》培训,提升了特殊教育的教学质量。这种项目活动介入个体、家庭、康复机构及教育机构形成专业组合拳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儿童的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性,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使儿童的综合能力获得提升。

图片5.png图为定西博爱康复医院治疗师指导家长使用助养项目定制的康复关爱包组件进行康复训练 图片6.png

图为助养项目资助当地特教老师进行师资培训

从中观层面看,项目不仅关注儿童教育,更关注家庭的生计与发展。通过为有养殖意愿、养殖场地及养殖经验的65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捐赠390只种羊(每户1只公羊5只母羊)、提供养殖技术支持等方式,帮助有意愿的残疾人家庭发展养殖产业,为家庭生活提供源动力。这种“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方式,既解决了眼前的困难,也为家庭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图为助养项目资助渭源县残疾人家庭发放种羊

社会组织联动助力乡村振兴

项目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政府与社会力量的紧密合作。定西市各级残疾人联合会发挥了统筹协调作用,为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定西市星之家助残疾服务中心等社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也积极参与其中,为项目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爱心和动力。这种政社联动的模式,不仅有效整合了资源,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片9.png 图为定西市残联负责同志到项目受助儿童家庭调研

图片10.png

图为助养项目资助当地残疾学生助学金

通过为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不仅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也增强了他们参与乡村振兴的信心和能力。这种以点带面、扶弱助强的方式,不仅有助于实现残疾人的全面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希望, 充分展现了公益慈善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我们呼吁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加入到残疾人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共同为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残疾儿童及残疾人家庭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京ICP备13040732号-5 网站无障碍声明 网站构建:Blovemedia
本网站所刊登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版权所有: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 Copyright 2000-2025 www.cfdp.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Copyright 2000-2018 WWW.CFDP.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40732号-5 网站构建:Blovemedia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