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周年专题
  • 官方微信
  •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 44 号 邮编: 100006                      电话:( 8610 ) 85920220 传真:( 8610 ) 85920214 E-mail: cfdp@cfdp.org
  •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 44 号
    邮编: 100006
    电话:( 8610 ) 85920220
    传真:( 8610 ) 85920214
    E-mail: zhb_jjh@cdpf.org.cn
  • 微博

  • 微信

精准帮扶 暖心守护

2025-10-09

2025年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在国家高度重视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新阶段,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庭的福祉已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服务质量的关键一环。2025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关爱精神健康困境家庭”已全面启动,该项目紧密围绕国家关于“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部署,聚焦精神健康困境家庭的实际需求,通过系统化、专业化、人性化的服务,传递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为构建和谐社会、健康中国提供坚实支撑。

一、加强组织建设,搭建多元协同“共助格局”

项目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层级清晰、权责明确、运行高效的多级联动管理体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作为执行主体,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作为专业指导单位,以国家严重精神障碍信息管理系统数据为主要筛查依据,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与专业协调优势,负责组建跨学科专业团队、制定科学实施方案并推动落地。项目深入基层,依托地方民政部门、社区组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力量,形成无缝衔接的服务网络,确保精准识别受益对象,将服务真正送到家。尤其是,项目持续引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国内顶尖医疗机构的专业力量,为项目提供权威的技术支持和专业指导,显著提升了服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二、 推进技能培训,增强家庭照护“主力效能”

提升家庭自身“造血”功能是实现长效关怀的核心。2025年项目持续技能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旨在将家庭成员从无助的照料者转变为有能力的“专家”。项目深入推广“安全屋”家庭教育模式,通过系统化的课程,帮助家庭成员科学认识精神疾病,掌握有效沟通、情绪管理与危机应对技巧,旨在将家庭重塑为稳定、安全、充满支持的环境。针对照护者面临的巨大压力,引导并培训家庭成员成为社区医生、专干队伍中的“主力军”,项目提供包括日常健康监测、药物管理、复发征兆识别等在内的专业居家护理技能培训,极大减轻照护负担,提升生活质量。项目还特别关注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通过开展亲职教育辅导和青春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修复和强化亲子关系,守护下一代身心健康,阻断贫困与心理问题的代际传递,为孩子们的未来注入信心与希望。

三、 完善服务供给,递送精准温情“关怀礼包”

2025年的服务实施将更加注重精准化与个性化。其一,为辽宁省阜蒙县、彰武县和云南省元阳县300户受助家庭持续提供2700次“一对一”上门家庭辅导和专业的团体辅导,为困境家庭提供深度情感支持和行为指导,帮助他们建立互助网络,减少社会孤立感。其二,项目联动社会各界爱心力量,为受助家庭提供包含日常必需品和健康关怀工具在内的“暖心包”物资援助。其三,项目着力于构建常态化的社区支持网络,积极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探索建立“邻里守望”、“喘息服务”等机制,项目结束后,能为这些家庭留下一个长期、稳定、温暖的社区支持环境,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性转变。

25年财政支持-关爱精神健康困境家庭项目简介图片.png

京ICP备13040732号-5 网站无障碍声明 网站构建:Blovemedia
本网站所刊登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版权所有: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 Copyright 2000-2025 www.cfdp.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Copyright 2000-2018 WWW.CFDP.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40732号-5 网站构建:Blovemedia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