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培训现场合影)
10月17日,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支持、宝鸡星之家助残服务中心联合多家康复特教机构开展的“家庭成长计划”系列家长培训最后一场活动圆满落幕。该项目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课程体系,融合康复教育与心理支持,助力心智障碍儿童家庭搭建起全方位的成长支持网络。
在为期数月的系列培训中,多位专家老师从不同维度为家长赋能。赵悦老师对《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进行了系统解析,为不同语言阶段的孩子提供阶梯式训练方案;白慧婷老师的《家庭生活中的泛化培训》则让家长掌握将学校所学迁移到生活场景的实用技巧;钟秉颖老师聚焦《残障儿童青春期的困境与家长心理护航》,帮助家长理解青春期身心变化,学习情绪疏导与社交引导;冯金金老师的《家长自我心理调适》课程,通过“五施幸福法”帮助家长从“情绪负债”走向“情绪资产”;王晨老师在《学生同伴矛盾的专业应对》中,通过真实案例解析,教会家长成为孩子的“行为翻译官”,将冲突转化为成长契机;张明老师在《与爱同行,一路生花》家长课堂中,通过“行为侦探”ABC分析法和“视觉支持工具”制作,让家长掌握了读懂孩子行为语言的实用技能。
(图为培训现场)
“张明老师的‘行为侦探’课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每个行为都在向我们传递信息。”一位家长分享道,“从制作视觉支持工具到理解行为背后的功能,这些方法让我们在家就能帮助孩子成长。”
项目最具特色的是“康教联动”模式——康复师、特教老师、心理咨询师与社会工作者形成多学科支持团队,通过个案分析、小组互动、社区实践等方式,帮助家长实现从知识接收到行为转化的跨越。在张明老师引导的“支持超级地图”共创活动中,家长们共享了宝鸡本地20余家儿童友好场所、10余个专业康复资源和多条政策信息,形成了宝贵的社区资源网络。
“现在国家政策是越来越好了,党和政府相关部门也对我们关爱有加,而基金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项目补位很及时,还有社会爱心人士,有了大家的共同支持,让我们不再觉得是在单打独斗。”一位家长激动地说,“也感谢张明老师和每一位专家,你们用专业和温暖,让我们学会了如何更好地陪伴孩子。
“集善残疾儿童助养项目”是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于2012年发起,连续13年为0-18岁困难残疾儿童提供多方位、个性化、全周期的帮扶救助的公益项目。“儿童助养,以光相伴,温暖一生”。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每个特殊家庭在陪伴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真切体验。从焦虑迷茫到从容坚定,从孤军奋战到社群共行,这场跨越数月的成长之旅证明:当专业与爱心交融,家庭与社区联动,每一颗特殊的星星都能在夜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绽放独特的光芒。正如张明老师所说:“照顾好自己,就是给孩子最好的爱。”在这场以光为伴的旅程中,每一个家庭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生花之路。
供稿:公众资源部
编审: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