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1日上午,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共同举办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和新闻媒体公布《2010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报告》。
由中国残联、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组织开展的2010年度全国残疾人状况监测结果表明,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较大改善,特别是收入水平、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和康复服务覆盖率明显提高,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达到57.4%,是近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同时,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明显不足。
监测表明,残疾人生活状况继续改善,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城镇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365.8元,比上年度增长9.2%;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39.2元,比上年度增长16.6%,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提高。城镇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比例比上年度增加11.8个百分点,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比例不断上升,由2007年度的84.4%上升到96.0%。残疾人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比例为33.5%,比上年度有较大提高,表明政府与社会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提高,残疾人受益面扩大。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为71.4%,比上年度提高1.9个百分点。2010年度城镇残疾人对无障碍设施的满意度为69.4%,比上年度提高2.5个百分点,在接受过社区服务的残疾人中,满意度为86.7%。残疾人接受法律服务满意度达到90.4%,反映了残疾人权益保障水平逐步提高。
监测同时表明,残疾人的总体生活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明显不足,残疾人的贫困状况仍亟待改善。虽然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提高,但仅为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9.0%,差距明显。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亟待提高。2010年度,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为71.4%,还有28.6%的学龄残疾儿童没有接受教育。
监测还表明,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仍为医疗救助,城镇为54.3%,农村63.5%;其次为生活救助,城镇为48.7%,农村为66.2%;第三位是康复救助,城镇为24.1%,农村为30.5%;第四位是教育救助,城镇为7.0%,农村为13.2%。
供稿:项目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