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5日上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集善扶贫健康行骨关节康复公益项目”甘肃省天水市启动仪式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举行。
本次活动是由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甘肃省残联、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办。甘肃省政协办公厅副主任李耀永,省残联副主席、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朱雪明,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蒋录基,天水市政府党组成员、市政协副主席逯克宗,天水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中秋,天水市卫计委副主任李姝,天水市扶贫办副主任留栓,佳通集团副总裁寿惠多,项目专家组曲铁兵、夏亚一等有关领导、专家、媒体记者、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等2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图:“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集善扶贫健康行骨关节康复公益项目”启动仪式现场
启动仪式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就此次项目实施的背景和意义作了介绍。甘肃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蒋录基在讲话中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在天水市开展“集善扶贫健康行”骨关节项目,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免费实施骨关节置换手术,并提供后期的康复训练服务,使他们能够恢复身体功能,参加生产劳动,为他们摆脱贫困创造了条件。项目专家组专家代表,爱心企业家代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有关负责人分别在仪式上发言。
图:领导与专家看望此次接受骨关节康复治疗的患者
启动仪式后,领导与专家共同看望了在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在接受骨关节康复治疗的患者。随后,专家组将为患者实施手术。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天水市共有残疾人25.3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7.25%,肢体残疾7.98万,占残疾人总人口的31.43%。全市平均每14个人中就有1个残疾人,他们牵动着全市80多万亲属和全市四分之一的家庭。
骨关节病往往是导致肢体残障的第一原因。目前,在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膝关节放射学骨关节病的患病率达到46.6%。在我国边贫地区,由于医疗水平的差距以及对预防环节重视不够,大部分骨关节病缺乏有效的阶梯性治疗管理,导致很多患者在50岁左右就发展为终末期骨关节病,进而肢体残障乃至丧失生活自理或劳动能力。通过关节置换手术可以重建关节功能,从而恢复患者的劳动能力,实现精准医疗扶贫。
为此,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协调中国医师协会成立专家医疗队,邀请专家为贫困骨关节病人实施手术治疗,解除他们的病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项目自2016年开展以来,先后在西藏、新疆、宁夏、广西、贵州、甘肃、青海、内蒙、陕西、山西等十个省市自治区的22家爱心医院实施了近百台膝髋关节置换手术,手术均由项目组专家主刀。
项目组专家还在定点医院进行义诊、查房、康复等业务指导,义诊患者达1200余人。由于基层医院手术条件差,还有多名病情严重、手术复杂的病人被接到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实施手术,项目为赴京治疗的疑难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交通、食宿等费用,患者真正实现了零支出。该项目先后在甘肃、贵州、青海、陕西、山西组织召开五次“集善扶贫健康行骨关节医学培训”,由全国知名骨关节专家王岩、王坤正、曲铁兵等亲自担纲主讲,对中西部综合医院的骨科医生进行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讲课内容涉及当今世界最先进的骨关节病临床发展与技术,针对基层骨关节病临床中的难点问题进行了讲授和讨论。培训内容易懂实用,使基层医生大有收获,为中西部地区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专家团队。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已为中西部各省培训骨科医生3000多人。
来源:人民网
http://m2.people.cn/r/MV8wXzExMTUyNjAyXzY0OF8xNTI5MDc2MjI4?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