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周年专题
  • 官方微信
  •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 44 号 邮编: 100006                      电话:( 8610 ) 85920220 传真:( 8610 ) 85920214 E-mail: cfdp@cfdp.org
    •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 44 号
      邮编: 100006
      电话:( 8610 ) 85920220
      传真:( 8610 ) 85920214
      E-mail: zhb_jjh@cdpf.org.cn
    • 微博

    • 微信

    亲历者说

    周敬东:光阴三十年,相看两不厌

    2014-03-14


    人物简介

    周敬东 1941年出生,1987年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秘书长、党组副书记,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筹备领导小组成员,1988年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理事长。

    “这是一个艰苦的事业,要白手起家,但也是一个光荣的事业,目前社会上残疾人是特殊群体,需要关怀。”

    1987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展康复中心的建立和全国残疾人的抽样调查,《残疾人保障法》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行。同年5月, 邓朴方到中组部寻求人才支持,中组部向他推荐了两名同志:周敬东和刘小成,二人都曾在中组部工作过,业务过硬。刘小成此时在中科委当秘书长,而周敬东则是在煤炭部干部司任副司长。当下朴方不辞辛劳来到煤炭部,当时办公楼没有电梯,部长的办公室在三楼,朴方 以残疾之躯亲自到办公室请求部长的帮助。时任煤炭部部长的人叫于洪恩,见此情形十分感动,对朴方说:“你需要谁点谁!”就这样,周敬东与刘小成同年进入中国残疾人福 利基金会,投身于残疾人事业当中。

    人生应当为社会做点事情

    周敬东记得上任前与刘小成第一次见邓朴方是在 301医院,对于他们即将进行的工作朴方只说了一 点:“这是一个艰苦的事业,要白手起家,但也是一个光荣的事业,目前社会上残疾人是特殊群体,需要关怀。”周敬东被要求努力工作的同时还要把残疾人事业抓上去。 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迎面而来,一个新事业的起步,加之各种资源的匮乏,让周敬东有了一个充分的心理准备。 周敬东到基金会后任党组副书记,主管基金会的日常工作,主持每天上班前的“碰头会”,议项就是为筹备残联做准备。此时的周敬东尚未深入到残疾人这个群体中去,但微观上颇有体会:他的亲属中有残疾人,他感受到“一家有这么一个人,对全家是一个负担,所以需要社会关心,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所以觉得工作非常必要。” 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是社会性的工作,“一没钱,二没权,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连办公地点都是租用总政招待所的,但周敬东的信心从未动摇:“人生应当为社会做点事情,总不能艰苦的地方就不去,我们这一辈人还是奉献至上,哪需要就去哪。尤其是社会上又很缺乏这方面的工作,所以当时也满怀信心。在朴方的领导下干劲十足,虽然工作艰苦,我们还是加班加点努力促进这个事业的发展。”

    每一笔善款,分文不取

    1987年到1995年,周敬东在基金会工作了8年。8年的过程中基金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逐步成长壮大,周敬东有感于基金会的成长历程,总结出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不同于其他基金会的五大特征:时代性、社会性、坚定性、规范性和务实性。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到“人道、廉洁”的办会宗旨,完整准确地定位了基金会在社会上的性质和影响力。

    基金会成立以后受到社会广泛支持,地方政府尽量压缩开支,对基金会有或多或少的帮助。一些企业家如香港富商李嘉诚等,对基金会也功不可没,“所以基金会能办一些事情,离不开各个地方政府和港澳台同胞的支持。”而当时的基金会大部分募捐是靠开展活动推行,残疾人职业技能比赛、残疾人运动会等,只要一有这样的活动周敬东必定加班,初期往往没有待遇,而吃饭也不方便,“但大伙没有怨言,心气很高,都有一股干劲。‘人道、廉洁’的职业操守做得很好。”周敬东讲了一个例子:1988年,台湾星云大师在广州办活动,要捐给基金会五万美元,之前并未通知基金会工作人员,周敬东和一位同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星云大师相见,因为捐款人并不要收据或其他凭证,所以这笔款项只有周敬东二人知道。当时周敬东的工资是每月70多元,五万美元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回北京后周敬东将这笔钱立刻入账,分文未动。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基金会里有一条项目是资金使用的10%可列入工作人员的福利,但是基金会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动过一分钱。周敬东离开时邓朴方说:“不管敬东功劳大小,有一点值得首肯,8年来管了这么多资金但没有一分钱闪失。”周敬东笑容里的欣慰和骄傲呼之欲出。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在基金会工作的日子里,除了邓朴方,还有两个人给周敬东留下了至深的印象:刘小成和贺邯生。“刘小成对残疾人事业的贡献功不可没,这个人头脑清楚,很有才华,在开辟残疾人事业新理念方面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在工作上也是不顾一切。”刘小成在工作上拼命的印象让周敬东记忆犹新。在退休后与他接触最多的是贺邯生,“这个人不能忘记。基金会刚一成立就和朴方一起创业,他到处去动员为残疾人做些事情,当时的一些办公用品、办公地点、汽车等,都是他去跑各个部门要来的。他为残疾人基金会的成立和成长做出了贡献。”

    周敬东对比基金会的过往和现在,笑称他们当时是在邓朴方的带领下“化缘”,而现在的基金会各种条件改善,机构健全,为残疾人进行服务方面手笔更大,让周敬东时常想起自己当时可望而不可即的愿景。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听障人士的康复和盲人复明做出了种种思考和研究,当时独具匠心的助听器、传感、盲人可视等技术在如今基本普及。“所以现在基金的用途广了,残疾人受益多了。”各种器具和康复手段的出现,“可以说是鸟枪换炮。”

    8年来,周敬东与基金会培养出深厚的感情,在基金会三十而立之年,周敬东对基金会的眷恋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他把基金会比作一座山:“既雄伟又秀丽,用李白的一句话说是‘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京ICP备13040732号-5 网站无障碍声明 网站构建:Blovemedia
    本网站所刊登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版权所有: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 Copyright 2000-2024 www.cfdp.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Copyright 2000-2018 WWW.CFDP.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40732号-5 网站构建:Blovemedia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