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周年专题
  • 官方微信
  •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 44 号 邮编: 100006                      电话:( 8610 ) 85920220 传真:( 8610 ) 85920214 E-mail: cfdp@cfdp.org
  •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 44 号
    邮编: 100006
    电话:( 8610 ) 85920220
    传真:( 8610 ) 85920214
    E-mail: zhb_jjh@cdpf.org.cn
  • 微博

  • 微信

这个重阳,让我们用爱,让岁月可期!

2025-10-28

“之前误以为是‘老花眼’,差点耽误治疗,感谢流动检查车和医院的帮助。”说这句话时,70岁的李大爷眼角乐出了花。

“真舒服,比我自己做的轻便多了!” 年近60岁的老宋成功装上新假肢,步伐虽缓,却满是坚定。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一个个被点亮的人生,也是一段段重新开始的晚年。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又至。

这是一个写满敬意的节日,也是一个传递温暖的时节。

我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也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把目光投向那些需要被更多看见的群体——既要面对岁月流逝,又在承受残疾困扰的老年人。

他们中,有人因白内障,世界渐渐模糊成一片灰白;

有人因肢体残缺,每一步都走得格外艰难;

有人因听力衰减,活在越来越安静的天地里……

然而,即使在病痛与年岁的夹缝中,他们依然没有放弃对光、对路、对有尊严的晚年的渴望。


在这条用关爱铺就的道路上,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步履从未停歇,持续探索更多元的助老助残服务,从社区陪伴到心灵关怀,从物资支持到居家改造,希望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感受到:他们依然被需要、被爱护、被尊重。

黄橙色夕阳手绘重阳节节日宣传中文海报.png

守护暮年之光,让世界重新清晰

在宜昌开展的眼部健康筛查工作中,流动检查车迎来了一位70余岁的李大爷。

医护人员按照规范流程为其进行眼底检查后,诊断结果显示,李大爷不仅患有白内障,还存在眼底黄斑区的其他病变。

那一纸诊断书,像一束光照进他逐渐暗淡的世界 —— 在此之前,他一直将自身视力逐渐下降的现象,单纯归因为年龄增长导致的 “老花眼”,并未意识到这是眼部疾病引发的症状,因此只能被动接受视力不断衰退的现状。

随后,流动检查车项目组立即与对接医院取得联系,为李大爷开通了诊疗绿色通道,医院根据其眼部病变情况制定了个性化手术方案,并及时为他开展了治疗。术后,李大爷的视力得到了有效改善。

李大爷的故事,正是“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千千万万个温暖片段中的一个。为响应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号召,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发起“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项目”,旨在帮助更多得农村白内障患者恢复光明。

目前,在湖北的十堰、丹江口、宜昌等地,项目正稳步推进中,计划在2025年9月至12月期间,为4500例以上符合条件的患者实施复明手术。

我们相信,“看得见”的温暖,能跨越山河,也能穿越岁月。在这条恢复光明的路上,基金会将继续成为那一束微光——不只照亮眼中的世界,更点亮心中对生活的期盼。

微信图片_20251023110834_5_584_副本.jpg

微信图片_20251023110836_6_584_副本.jpg

支撑前行之路,让脚步再次轻盈

年近60岁的老宋,是晋中市昔阳县的一位独居农民。2015年的一场车祸,让他永远失去了左小腿,也彻底打乱了他原本清贫却安稳的生活。

曾经,他靠着两亩田地勉强维生;残疾之后,却连自理都成了问题。为谋生计,他试过在路边摆水果摊,但由于腿脚不便,搬运水果很是费力,经常摔倒。他渴望安装假肢,但贫困的现实让他望而却步。

不愿向命运低头的他,用钢筋做支撑、用破旧毛巾做包裹,再找村里的木匠做了一只木头脚,硬是自己“拼”出了一条假肢。这条自制的假肢,常常把残肢磨出血痕,他只能垫上更多破毛巾忍耐,却始终没有放弃“重新站起来”的信念。

转机,终于到来。

通过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开展的假肢适配项目,老宋获得了定制假肢的机会。摘掉木头脚,换上一条轻便、稳定的假肢。老宋激动地说,“真舒服,比我自己做的轻便多了!”他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往前走,脸上是从未有过的踏实与希望。

如今的老宋,不仅能把家里收拾得利利索索,还重新撑起了自己的水果摊,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奔头。他的脸上,也渐渐多了笑容,那是被尊严照亮的乐观,是被希望浸润的开朗。

像老宋这样的肢体障碍者,在我国农村地区并非少数,假肢适配项目支撑的不只是身体,更是生活。目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还在持续开展“加油追梦人”等项目,为困难肢体残疾人进行假肢矫形器装配,开展假肢适配技术培训等,撑起更多人走出家门的勇气、自食其力的尊严,和回归社会的希望。

微信图片_20251023152412_17_584.png

微信图片_20251023152443_18_584_副本.png

老宋的木头腿与新假肢


让老年人走出静默,找回失去的声音与世界。

有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2亿人患有听力损失,60岁以上人群听力损失现患率约为45%。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24年中国老年人听力损失与助听器应用调研报告》指出,当前助听器的使用佩戴率仅为5%。这意味着一道无形的“声音之墙”,将大多数老人与他们熟悉的热闹生活隔绝开来。

为回应这一沉静而普遍的社会需求,今年,左点科技与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携手启动了专项公益计划,捐赠市场价值约200万元的骨传导助听设备,精准帮扶特困听障老人。

对于许多生活在静默世界中的长者而言,这份礼物远不止于一件设备。它更像是一把钥匙,为他们重新开启了一扇通往家人、邻里和社会的“声”门——曾经模糊的儿女叮咛、逐渐远去的市声巷语,将再次变得清晰可闻。

此次公益计划不仅着眼于当下的设备捐赠,更致力于长远的体系支持。部分助听产品将用于加强基层听障康复服务能力建设,旨在让老人们不仅“配得上”,更能“用得好”,享受到便捷、专业的后续康复服务,真正实现从“听得见”到“融得进”的温暖转变。


重阳新意:从节日问候到持续行动

老龄化与残疾叠加的困境,不应由他们独自面对。我们相信,每一份关注都能汇聚成灯,铺展为路,唤起更多善意。

重阳敬老,不止于问候;助残济困,更需要行动。让我们携手并肩,用爱心照亮前路,用行动温暖余生,共同守护"老残相依"的温暖时光,让每一位老年残疾人都能享有光明、尊严、幸福的晚年。

供稿:综合办公室

素材来源:合作项目部

京ICP备13040732号-5 网站无障碍声明 网站构建:Blovemedia
本网站所刊登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版权所有: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 Copyright 2000-2025 www.cfdp.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Copyright 2000-2018 WWW.CFDP.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40732号-5 网站构建:Blovemedia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