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周年专题
  • 官方微信
  •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 44 号 邮编: 100006                      电话:( 8610 ) 85920220 传真:( 8610 ) 85920214 E-mail: cfdp@cfdp.org
  • 北京市东城区北池子大街 44 号
    邮编: 100006
    电话:( 8610 ) 85920220
    传真:( 8610 ) 85920214
    E-mail: zhb_jjh@cdpf.org.cn
  • 微博

  • 微信

保障盲童阅读权利,重塑盲童“精神家园”——中国社会组织杂志 2019年第09期

2019-05-23

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国民阅读率”、“阅读榜”、“全民阅读”等话题再一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然而,盲童的阅读情况却少有人关注。“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是世界读书日的主旨之一,每个人都有享受阅读的权利。为了解盲童的阅读情况,记者来到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的孟杰盲人学校。


孟杰盲人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创建于1999年,是当地唯一一所视障残疾人培训学校。自创办以来,共有400多名盲人学生,学有所成,走向社会。目前,该校共有93名盲生。


阅读深刻影响盲童

盲校难以满足需求


盲童也能阅读?这可能是大多数人的疑问。盲童当然能阅读,只是他们的阅读方式不同于常人。他们的双手替代了双眼,通过指尖触摸盲文书上凹凸的点字,来辨认文字,进行阅读。


在孟杰盲校,一位名叫宁梓的女孩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宁梓今年13岁,上小学五年级,阅读的时候,会面带微笑。


“为什么阅读的时候会笑?”记者问。

“读到好玩的地方,就会很开心。”宁梓回答。


宁梓喜欢读神话、童话、校园小说和世界名著,有时速度快,一个星期就能读完一本书。

同样在孟杰盲校的万永康也非常喜欢阅读。万永康今年16岁,上小学六年级,非常喜欢历史方面的图书,已经读过《三国故事》《三国演义》等书籍。在盲校,和宁梓、万永康一样热爱阅读的盲童,非常的多。


这些盲童正处在人生中的起步阶段,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阅读能帮他们获取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更重要的,阅读还给了他们战胜黑暗的勇气和信心。


一位读过《老人与海》的盲童,激动的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我最喜欢《老人与海》,我被主人公桑提亚哥坚持不懈的精神所震撼,从他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与黑暗抗争的日子里,要永不言败。


孟杰盲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张建立介绍,阅读对盲童还有许多的好处,诸如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帮助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


孟杰盲校很早就意识到阅读对盲童的重要性。2012年,盲校建立了阅览室,但受限于办学经费,课外书寥寥无几。直到2015年和2019年,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我送盲童一本书”公益项目,先后两次向学校捐赠了价值22万元的书籍和盲用阅读产品,包括一千多种盲文书和大字本、读屏软件、助视器、点显器和无障碍电影等,才让盲童们有书可读。


然而,捐赠的书籍还是难以满足全校盲童的阅读需求。


盲文书籍经过反复借阅后,容易耗损,有些页面凹凸的字点已经无法辨别,以至于孩子们阅读这些书时,只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些耗损的图书还摆放在阅览室里,但已经难以承受频繁的借阅,需要以旧换新,才能更好服务盲童。


另一方面,阅览室存书有限,有些想读的书在阅览室无处可寻。万永康对宋朝和清朝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了解这两个朝代的历史;宁梓则想接触更多的世界名著。孩子们的这些需求,都让阅览室显得“捉襟见肘”。


“学生将来要走向社会,需要按摩、针灸、中医这些技能类的书籍,年龄小的,需要故事类的书籍。现在故事类的书种类太少,不能满足需求。”张建立说。


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人建议,针对盲校课外书籍的匮乏,可以采用听书机、手机、收音机等电子产品和有声读物替代盲童的纸质阅读。但张建立却不主张这么做。


张建立也是一名盲人,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教学经验告诉记者,盲童还是应该以阅读纸质书籍为主,阅读纸质书籍,有利于课堂教学、盲文的课下运用以及一些经典书籍需要反复回味和思索。


宁梓也说,自己更喜欢阅读纸质书籍,因为阅读纸质书籍能发挥自己想象力,这样自己就能“看见”书里的内容了。


“我送盲童一本书”活动开展8年

盲童课外书籍匮乏情况依旧严峻


缺乏课外书籍,并非孟杰盲校独自面临的难题。事实上,有些盲校课外书的匮乏,比孟杰盲校还要严重。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去年到甘肃省定西市特教学校调研时发现,学校阅览室里面,盲童能借到的,只有语文、数学等教材,课外书籍几乎没有。


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盲校,办学经费紧张是导致课外书匮乏的主要原因。以孟杰盲校为例,孟杰盲校是一所民办学校,不收取学生任何费用。尽管学校每年有县教育局的拨款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但学校首先要解决教师工资发放、贫困生补助、学生吃饭和住宿等问题,每年的经费缺口多达30万元。如果没有外界的帮助,学校的阅览室只能是一个摆设。


张建立求学时,就经历过没有课外书的艰难。那时,学校还没有阅览室,张建立手上仅有一套盲文版的《本草纲目》和两三本语文教材。“至于课外阅读,主要是听广播,用来练习盲文记录速度。精神生活几乎是一片空白。”后来,张建立千方百计托人从北京捎回了两本盲文课外书,如获至宝的反复阅读。


除了盲校办学经费紧张之外,盲文书的生产和销售也是一大问题。盲文书成本高、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并且只有中国盲文出版社能够策划、生产,也只能联系中国盲文出版社才能购买。


中国盲文出版社副总编沃淑萍介绍,出版社每年出版1000种图书,其中700种是新书,包括大量适合盲童阅读的课外书,但有时候新书要排着队等印刷,出版社能做的,只能是加班加点的生产。


如何让盲童也能像明眼人一样,平等的享受阅读的权利?


为此,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发起了“我送盲童一本书”活动,为全国各省盲校、特教学校在校盲童和低视力儿童捐赠盲文读物和阅读辅助的公益项目。迄今为止,已经为全国各地捐建了62所盲文阅览室,让6000多名盲生有课外书可读。


为了保障捐赠的图书真正被盲童所用,捐建之前,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首先会对各地盲校进行评估和筛选,包括盲校的硬件设施和管理能力等。针对符合条件的盲校,再委托中国盲文出版社进行采购和制作,根据盲校实际情况进行产品搭配。


活动开展至今,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和参与。仅在支付宝上,“我送盲童一本书”公益活动就收到超过2300万份爱心,筹集到的善款超过1640万元。


“活动开展了这么多年,我们也开心的看到中国盲文阅读的推广,已经比我们刚开始的时候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然而,据中国盲文出版社统计,我国共有盲校和特教学校681所,“我送盲童一本书”所帮助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想要彻底为盲童“解渴”,改善他们“无书可读”的困境,无疑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持续参与和努力。


京ICP备13040732号-5 网站无障碍声明 网站构建:Blovemedia
本网站所刊登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版权所有: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 Copyright 2000-2024 www.cfdp.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Copyright 2000-2018 WWW.CFDP.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40732号-5 网站构建:Blovemedia
回顶部